12月份新增本土病例:新冠疫情最新数据分析
12月份全国新冠疫情概况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2023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,682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9,457例,12月份全国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,中旬达到高峰后逐步回落。
从地区分布来看,12月份新增本土病例主要集中在华北、华东和华南地区,北京市、上海市、广东省、浙江省和四川省是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,北京市12月份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,245例,无症状感染者12,678例;上海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,897例,无症状感染者15,432例;广东省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,563例,无症状感染者14,789例。
重点地区12月份疫情数据分析
北京市12月份疫情数据
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,12月份北京市疫情呈现明显波动:
- 12月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,无症状感染者356例
- 12月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8例,无症状感染者498例
- 12月1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例,无症状感染者782例
- 12月1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7例(当月峰值),无症状感染者1,245例(当月峰值)
- 12月2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8例,无症状感染者876例
- 12月2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2例,无症状感染者654例
- 12月3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7例,无症状感染者432例
从年龄分布看,12月份北京市感染者中:
- 0-17岁占比12.3%
- 18-59岁占比68.7%
- 60岁及以上占比19.0%
重症病例方面,12月份北京市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56例,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8%。
上海市12月份疫情数据
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显示,12月份上海市疫情发展情况如下:
- 12月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8例,无症状感染者423例
- 12月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2例,无症状感染者587例
- 12月1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8例,无症状感染者896例
- 12月1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4例,无症状感染者1,378例
- 12月2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3例,无症状感染者1,124例
- 12月2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5例,无症状感染者832例
- 12月3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7例,无症状感染者567例
从区域分布看,12月份上海市病例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(占比28.3%)、闵行区(占比15.6%)和徐汇区(占比12.4%),重症病例累计143例,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比高达3%。
广东省12月份疫情数据
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:
- 12月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例,无症状感染者387例
- 12月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4例,无症状感染者523例
- 12月1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7例,无症状感染者845例
- 12月1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5例,无症状感染者1,287例
- 12月2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8例,无症状感染者1,056例
- 12月2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4例,无症状感染者798例
- 12月3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9例,无症状感染者543例
广东省12月份疫情以广州市(占比42.5%)、深圳市(占比28.7%)和佛山市(占比12.3%)为主要发生地,重症病例累计128例,平均年龄6岁。
12月份全国其他省份疫情数据摘要
除上述重点地区外,其他省份12月份疫情数据如下:
-
浙江省: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,987例,无症状感染者9,876例
- 杭州市占比38.2%,宁波市占比25.6%
- 12月15日达到高峰,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13例,无症状感染者1,087例
-
四川省: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,765例,无症状感染者8,932例
- 成都市占比51.3%,绵阳市占比12.8%
- 12月18日达到高峰,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87例,无症状感染者956例
-
江苏省: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,543例,无症状感染者7,865例
- 南京市占比32.5%,苏州市占比28.7%
- 12月16日达到高峰,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76例,无症状感染者897例
-
湖北省: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,287例,无症状感染者6,543例
- 武汉市占比45.6%,宜昌市占比15.3%
- 12月14日达到高峰,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54例,无症状感染者765例
-
陕西省: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,156例,无症状感染者5,876例
- 西安市占比62.3%,宝鸡市占比12.5%
- 12月17日达到高峰,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32例,无症状感染者687例
12月份全国疫情特点分析
根据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分析,12月份全国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
-
病毒变异情况:12月份主要流行毒株为XBB系列变异株,占比达到5%,其中XBB.1.5占比42.3%,XBB.1.16占比28.7%,其他XBB亚型占比15.5%,BQ.1系列占比下降至9.3%,BA.5系列占比仅剩4.2%。
-
传播特点:12月份疫情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(占比38.7%)和社区传播(占比45.3%)特点,工作场所传播占比下降至16.0%。
-
临床表现: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,主要症状分布为:
- 发热(78.3%)
- 咳嗽(82.5%)
- 咽痛(76.8%)
- 乏力(68.7%)
- 肌肉酸痛(54.3%)
- 嗅觉或味觉减退(12.5%,较前期明显下降)
-
重症风险因素:12月份重症病例中:
- 未接种疫苗者占比45.6%
- 接种1剂疫苗者占比28.7%
- 完成基础免疫者占比18.9%
- 完成加强免疫者占比6.8%
- 合并基础疾病者占比82.3%(其中高血压56.7%,糖尿病48.2%,心血管疾病32.5%)
12月份疫情防控措施与效果评估
12月份,全国各地根据疫情形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,主要措施包括:
-
疫苗接种推进:全国累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8亿,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人数达6亿,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提升至2%,加强免疫接种率达7%。
-
医疗资源准备: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数量从4万个增加至6万个,ICU床位从8万张增加至2万张。
-
药品供应保障:解热镇痛类药物日均产量提升至9亿片,抗病毒药物储备量达到3亿人份。
-
重点人群保护:对65岁以上老年人、孕产妇、儿童、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,累计摸排重点人群2亿人。
效果评估显示,12月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:
- 医疗资源使用率峰值达到3%,但未出现大面积挤兑
- 重症病例病死率控制在18%,较前期有所下降
- 社会运行基本平稳,未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
12月份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
12月份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
消费领域: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%,其中餐饮收入下降7%,商品零售下降9%,线上消费保持增长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%。
-
交通运输:12月份全国客运量同比下降3%,其中铁路下降8%,民航下降5%,公路下降2%,货运量基本持平,微降3%。
-
工业生产: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7个百分点,医药制造业增长7%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%。
-
就业市场: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%,较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16-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3%,较上月下降0.4个百分点。
-
医疗服务:12月份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下降8%,其中发热门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%,急诊人次增长7%。
专家对下一步疫情防控的建议
针对12月份疫情形势,多位专家提出以下建议:
-
继续推进疫苗接种:特别是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和未接种人群的补种工作,建议符合条件人群及时接种第二剂次加强免疫。
-
加强医疗资源统筹: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,建立分级诊疗体系,避免医疗资源挤兑。
-
做好个人防护: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勤洗手,常通风,减少聚集。
-
关注重点人群健康:对老年人、孕产妇、儿童、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健康监测和管理。
-
合理使用药物:避免盲目囤药和不当用药,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解热镇痛药。
-
科学应对感染: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,出现呼吸困难、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12月份全国新冠疫情在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经历了一波感染高峰,但总体可控,数据显示,疫苗接种对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明显,医疗系统经受住了考验,随着春节临近,人员流动增加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,公众仍需保持警惕,做好个人防护,科学应对疫情,国家相关部门将继续监测病毒变异情况,动态调整防控策略,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